{{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雖然 Apple 沒有為 iPhone 12 以上機型提供充電器 (豆腐頭),但卻發表推出了全新的 MagSafe 無線充電,能為 iPhone 12 以上機型的用戶帶來高達 15W 且更快速的無線充電,編輯使用了一陣子,現在就來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下以下心得~
組圖前後特別聲明,圖片是蘋果瘋所有,請勿盜用
簡單來說,可以將 MagSafe 視為能提供一個 功率更大 且 附帶磁鐵 的無線充電器,這裡需注意只能使用 Typc-c 插孔 喔!
雖然早在 iPhone 8 之後的機型,已能使用「Qi 無線充電」這個市面上廣泛的技術與功能,但因有著充電速度較慢和機身易發燙等問題,所以讓蘋果決定進行改良,並在 2020 推出全新的「 MagSafe 無線充電技術」。
這項新技術的特點在於,使用了奈米晶面板,增強發射和接收線圈的磁通量及電磁感應強度,提高傳輸效率,加上了環狀磁吸模組,如此一來,充電器就可以利用「 自動吸附效果 」特性,來提高裝置的效能。
( 34個磁鐵模組,並排成圓形環繞在無線充電線圈外圍,另外加入兩個大磁鐵,總共數量達到 36 顆 )
順帶一提 : MagSafe 磁吸功能,其實最早是在2006年的 Macbook Pro 用來磁力充電和固定來使用,避免他人絆倒電線,能安全地從插孔中移除
沒問題的,編輯示範給大家看。
蘋果官方已針對 MagSafe 生態圈推出「Made for MagSafe(簡稱:MFM 認證)」,後續 MagSafe 相關配件都需要通過 MFM 認證
此外,認證商品能夠確保 MagSafe 磁吸模组所生產的無線充電在未來使用上不會造成手機安全吸附等問題產生
照片來源 – https://arigato-ipod.com/
目前獲得蘋果官方 Made for MagSafe ;MFM 認證的品牌有otterbox 、belkin。
● MagSafe 無線充電 :
MagSafe 是由蘋果官方所制訂的 ( Made for MagSafe,簡稱 MFM ),因內部搭載了包含磁力計、屏壁層、磁環 及 NFC 線圈模組等精密元件,所以具有更好的 磁性吸附特性,並且能為 iPhone 提供最大的充電功率為 15W。
● Qi 無線充電 :
Qi 是由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簡稱 WPC )所制定的短距離低功率無線感應式電力傳輸的互連標準,主要目的是提供行動電話手機與其他攜帶型電子裝置便利與通用的無線充電,而市面上目前 Qi 搭配 iPhone 的最大功率為 7.5W。
首先,MagSafe 無線充電 不需要搭配 MagSafe 的保護殼也能夠做充電使用喔 !
所以只要是 iPhone 12 以上的機型機身內側,就都有 MagSafe 環形磁吸模組,裸機狀態下也是能夠使用。
▲ MagSafe 輕輕的就能和 iPhone 12 Pro 做貼合及無線充電,以快轉時間吊掛晃動五分鐘磁力還是很勇健地
延伸問題: 那麼舊機型也能使用嗎?
是可以的,不過建議搭配使用有MagSafe的保護殼,否則磁吸力會較不好固定,此外,非 iPhone 12 以上系列 機種,無線充電最高能到約7.5W, 無法達到15W快充。
其實是有的,分別以市面上目前最火紅的品牌來做以下測試:
▲ 使用一般的皮革保護殼,雖有磁力也能啟動快充功能,但因保護殼未有磁吸模组,所以吸附效果很差,容易被拔掉
▲ 另外,一般保護殼若有凸起面或較厚的,是無法達到吸附和充電的效果喔!
延伸問題:若手機放置卡片,MagSafe 會導致磁卡消磁嗎?
蘋果 iPhone 行銷副總裁德蘭斯 Kaiann Drance 解釋:「對於信用卡、提款卡而言它的防磁性比較強,就算和手機放在一起應該不會造成消磁問題。只有對於一次性使用磁卡,如同飯店房卡肯定會造成影響,但是用戶可以購買 MagSafe 的卡套就能避免這類問題發生。」
商品連結:蘋果官方 MagSafe 喀噠,即合
這裡編輯分別把在 蝦皮上購買的無認證標章的保護殼 和 已有 MFM 認證標章的品牌保護殼 進行比較?!
▲ 首先,這是無認證的透明保護殼;手指明顯感受到磁吸力是有的,但不是那麼的有吸附力,使用上較易被拆卸
▲ 再來,是蘋果官方授權認證的防摔保護殼,裡面有著 白色的磁吸模组,這裡就很明顯感受到相當有磁吸力
※所以證明了一件事,有顯示充電的動畫介面不一定就是代表有蘋果認證授權的商品喔! 編輯在這裡還是強烈建議要使用有蘋果官方授權的 MFM 認證,使用上比較有保障且不傷害機身喔!
蘋果官方及不少網上文章都表訴要達到 MagSafe 15W 快充建議須使用 20W USB-C 電源轉接器,但其實真實的狀況是不用的。
以下為編輯親身測試充電功率的實測,接著分別以非原廠的第三方 PD 充電頭、蘋果原廠充電頭來測量:
※ 首先要知道,充電效率是看瓦特數 W,W 數字越高充電速度越快
▲ 首先,使用 UIBI 18W 充電器,iPhone 12 Pro 電量 27% ; 實測輸出功率為 12.3 W,未達到 MagSafe 15W 快充
▲ 使用 imos 30W 充電器,iPhone 12 Pro 電量 30% ; 實測輸出功率為 12.6 W,未達到 MagSafe 15W 快充
「Allite GaN 氮化鎵 65W 快充充電器 」配有兩個 USB-C 充電孔,分別是C1 Port 和 C2 Port
● C1 Port(上)只要進入快充時,指示燈會亮藍燈;單插 C2 Port 是不會亮的
● 單插 C1 Port(上)時,最高輸出可至 65W (Mac、iPad、iPhone 快充)
● 若只插 C2 Port(下)時,最高輸出可至 18W(iPhone 快充、iPad 和 Mac則無快充效果)
● 兩孔同時插,C1 Port(上)最高輸出可至 45W,C2 Port(下)最高輸出可至 18W
▲ 使用C1 Port 測試,iPhone 12 Pro 電量 45% ; 實測輸出功率為 17.9 W,有達到 MagSafe 15W 快充
▲ 使用C2 Port 測試,iPhone 12 Pro 電量 47% ; 實測輸出功率為 13.4 W,未達到 MagSafe 15W 快充
▲ 使用 Apple 新的 20W 充電頭,iPhone 12 Pro 電量 45% ; 實測輸出功率為 18.4 W,有達到 MagSafe 15W 快充
▲ 使用 Apple 筆電 61W 充電頭,iPhone 12 Pro 電量 49% ; 實測輸出功率為 17.7 W,有達到 MagSafe 15W 快充
※所以證明了一件事,不一定要使用蘋果原廠20W充電頭,才能達到快充效果喔!
是無法同時使用的。
▲ 若一開始是先用 MagSafe 無線充電後,再把有線充電插上去,這樣手機只會以第一個動作來判定喔!
▲ 反之,先用 有線充電插上去後,再使用 MagSafe 無線充電,這樣手機只會以第一個動作來判定喔!
▲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編輯不是很建議充電時使用手機,不過難免有時玩手遊玩得正盡興卻要沒電了,使用一般有線充電會有一邊卡卡的和影響手感 ; 但如果使用 MagSafe 無線充電,只要輕輕一吸,兩邊的手感就順暢多了,真的挺方便的啦
貼心提醒:若是充電時手機已經有發熱的情況,建議就是暫停使用手機讓它好好充電,避免手機溫度過高,造成電池過熱或者膨脹狀況發生,這樣也才能維持電池的健康度喔!
是可以的,以下為相容性商品。
iPhone 機型:
適用於 iPhone 8 以上機型
AirPods 機型:
AirPods Pro 、 無線充電盒 (適用於 AirPods,第 2 代) 、 無線充電盒 (適用於 AirPods)
以上,是編輯的心得跟商品使用經驗,希望對您有幫助
另外,我們在高雄有實體店面,如果想現場購買上面推薦的商品,歡迎前往選購喲 😙